WFU

2023年2月18日 星期六

鑑別診斷 Differential Diagnosis 與 對症治療 Symptomatic Treatment

 

撰文/吳欣怡




昨晚老妹來電,說什麼台中朋友的老狗,又吐又拉血便,去某某動物醫院就醫。飼主和朋友網友臉友們,越討論越覺得該院怪怪的,想換一家看看。

「怪怪的?哪裡怪?」

「上次毛毛也是拉血送醫院啊,那時候醫生立刻就驗有沒有病毒,啊這間都沒有立刻驗就先住院打點滴 …」

她話還沒講完,我白眼已經翻到天邊。

「毛毛幾歲?」

「蛤 … 那時候 … 快一歲吧?」

「會造成拉血便的疾病,在小狗跟老狗的可能性完全不一樣。安排各種檢查的順序也就不一樣啊。」

「是喔 … 哈哈」

下班很累,心更累。好吧,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什麼叫做鑑別診斷,什麼叫做對症治療。

很多疾病都可以造成類似,甚至相同的臨床表現,也就是病徵/症狀。從一大堆會引起相同病徵/症狀的疾病裡,找出真正的病因,這個過程就叫做鑑別診斷。

舉例來說,有一隻狗因為咳嗽就醫,會造成咳嗽的疾病/原因有非常非常多,包括喝水進食嗆到、氣管塌陷、支氣管炎、心絲蟲症、心臟病、腫瘤、病毒感染、細菌性肺炎、過敏、黴菌感染、肺高壓等,洋洋灑灑大概可以列出二三十項可能造成咳嗽的疾病。

獸醫師會根據這隻狗的年紀、品種、性別絕育與否、病程病徵變化、發病時間、生活環境史,地區流行病史,疫苗史,以及檢查結果,來推敲出真正致病的原因。那獸醫師怎麼知道這些資訊呢?就是要詢問飼主才會知道囉。

這就是為什麼獸醫師常常會問一大堆好像無關緊要的問題,這些問題到底有什麼重要性?以下舉幾個例子來幫助大家理解。
  1. 年紀:十五歲老狗罹患癌症的機率,遠比五個月小狗來的高。
  2. 品種:蘇格蘭摺耳貓容易罹患遺傳性軟骨發育不全症。柴犬的紅血球就是比其他品種來的小顆。大麥町犬可能有先天性耳聾。法國鬥牛犬則容易患有短吻症候群。
  3. 性別絕育:沒絕育的母狗可能會發生子宮蓄膿。沒絕育的公狗罹患圍肛腺腫瘤的機率比較高。
  4. 病徵病程變化:清晨吐黃水,有可能只是餓過頭。已經吐了三個月還越來越瘦,顯然不太像是小毛病。老狗這兩三年慢慢逐漸的越來越癡呆,可能是認知功能障礙。同樣是老狗,幾個月內癡呆急速惡化,腦部腫瘤的可能性就增加了。
  5. 發病時間:同樣都是三個月小狗昏昏沈沈。一隻是超過十二小時沒有餵食,那可能是餓太久造成血糖過低。另外一隻是吃飽後會昏昏沈沈,那先天性門脈分流症就會是其中一個可能的病因。
  6. 地區流行病史:在台灣,發燒的狗,會擔心有沒有罹患焦蟲症。反之,流行於非洲的布氏錐蟲症就不太可能。而從美國明尼蘇達州來的狗,萊姆病則需要列入考慮。
  7. 生活環境史:在外面遊蕩的流浪貓,罹患貓白血病/貓愛滋病的機會,遠比室內家貓來得高。
  8. 疫苗史:有施打過貓瘟疫苗的成貓,罹患貓瘟的機率會大幅降低。完全沒施打過疫苗的幼貓,上吐下瀉又發燒,那最可能的疾病之一就是貓瘟。
  9. 飲食:因為不當飲食,造成維生素 D 缺乏,而罹患佝僂症。也有因為牛磺酸不足,而罹患心肌病的案例。
飼主提供的特殊線索也很重要,舉例如下:
  • 不吃一直吐的貓:昨天看到貓去咬了百合花 --> 可能百合中毒造成腎衰竭。
  • 精神很差一直流口水的狗:早上阿公有用“牛壁逃”幫狗洗澡除跳蚤 --> 可能有機磷中毒。
  • 貓食慾不好:已經四五天沒有在貓砂盆挖到大便 --> 可能嚴重便秘。
這樣詳細問診之後,獸醫師會再花幾分鐘做理學檢查,胸腔聽一聽、全身上下摸一摸、看看動物的眼睛嘴巴、走路的姿勢、測量一下體溫。然後獸醫師會想一下,在心中排序出可能的疾病,再開始建議飼主要做什麼進階的檢查,以及治療計畫。

就是這個幾秒鐘的「想一下」,涵蓋了獸醫師畢生累積的專業知識、經年累月的臨床經驗,和邏輯推理能力。臨床獸醫學教育就是這樣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反覆訓練,讓鑑別診斷,變成獸醫師腦袋裡的反射性思考流程。

那幹嘛不把所有的檢查通通都做過一輪就好了呢?這樣就不會漏掉了啊,也不用什麼鑑別診斷,搞得那麼複雜吧。

首先,獸醫醫療沒有健保,就算錢不是問題,風險也會是個問題。許多在人相對簡單的檢查,在動物就是需要麻醉才能執行。比方說電腦斷層、消化道內視鏡、核磁共振、鼻腔鏡,一定是全身麻醉、上點滴的大陣仗。這些具有侵入性、危險性的檢查,閉著眼睛亂作一通,對動物健康絕對不是好事。

再說,各式各樣的檢查百百種,是不可能“做完”的。檢查也不是越多越好,而是根據初步的鑑別診斷之後,挑選有意義的項目來做。比方胸腔X光對於皮膚搔癢,就不是必要的檢查項目啊。 

哇~那不就超複雜?每一隻動物都要這樣一步一步鑑別診斷嗎?一定要找出病因才能治療嗎?

答案是,理想上是這樣,但有時候不一定。

舉例來說,不明原因一直嘔吐,吐到已經嚴重脫水、虛弱不堪。這時候還要慢慢等檢查結果嗎?非得要找出原因才開始治療嗎?不是喔,此時要先穩定病患,趕緊給予點滴輸液,矯正會致命的嚴重脫水,一邊治療,一邊爭取時間,找出病因。

又或者,有些疾病在給予一些對症治療後,就會好轉痊癒,那到底該不該追根究底找出病因呢?

比方說,有隻小狗半夜偷吃ㄆㄨㄣ,隔天飼主起床就發現狗吐了兩三次。飼主完全不知道小狗有偷吃。ㄆㄨㄣ早就消化光了,獸醫師無論做什麼檢查都找不出那個病因(ㄆㄨㄣ)。這種情況下的腸胃炎急性嘔吐,通常是檢查不出來的,也就沒有治療「吃ㄆㄨㄣ」這個病因的特效藥。

可是如果不知道原因,那要怎麼治療呢?

在病因尚未明朗的時候,獸醫師可以依據動物的症狀先給予相對應的治療。比方嚴重腹瀉造成脫水,獸醫師會打點滴補充水分。會吐,可以考慮止吐藥物。體溫偏低,予以保溫。腸胃疼痛,斟酌適當的止痛藥物,來讓身體慢慢恢復,耐過這次的不適。

在這樣病因不明,或者無法移除病因的情況下,所給予的治療,就叫做「對症治療」(Symptomatic treatment),又稱為「支持療法」(Supportive care)

鑑別診斷跟對症治療,沒有一定要哪個優先,端視情況而定。有時候症狀輕微的偶發事件,比方最近大便有點軟,那調整飲食後就好了。這樣還要堅持找出病因嗎?似乎意義就不那麼大了。

所以囉,獸醫師會根據動物狀況來決定需要做什麼檢查,或者優先要做什麼檢查,給予什麼樣的治療。如果有疑問,都可以跟你的獸醫師討論詢問喔。

千萬不要因為隔壁王太太家的球球吐兩天,吃個藥兩百五就好了。這次你家咪咪也是吐兩天,醫生做檢查花兩千五,藥費還要另外算,就貿然斷定這家獸醫很爛,都騙你錢喔!

騙錢黑心的獸醫不能說沒有啦,但真的都是誤會比較多啊 …

更多獸醫專業文章



2022年3月12日 星期六

犬心絲蟲症 Heartworm disease in dogs


撰文/吳欣怡




心絲蟲症是一種可怕而致命的疾病。心絲蟲 Dirofilaria immitis 經由蚊子媒介,感染犬、貓及貂。成蟲主要寄居在心臟、肺動脈,及肺部較大的血管裡。繁衍生下的微絲蟲則散佈在周邊微血管裡。這種寄生蟲廣泛流行於全球,尤其在蚊子盛行的季節及區域。而台灣,正是心絲蟲盛行的國家之一。

要特別注意的是,心絲蟲也會傳染給貓,但貓的預防、診斷及治療並不全然相同。本篇文章是關於狗狗的心絲蟲症唷。

心絲蟲如何在狗之間傳播呢?

整個心絲蟲生活史,可分為幾個生長階段
  1. 微絲蟲 microfilaria,散佈在狗的周邊組織的微血管裡。
  2. 幼蟲 larva,又分為第一到第四期幼蟲,也就是L1-L4。 L1-3 住在蚊子體內,L3-L4 時期則在狗體內的周邊組織裡。
  3. 成蟲 adult,移行到狗的心臟及肺部大血管裡,具生殖能力,繁衍出微絲蟲。




當蚊子叮咬被心絲蟲感染的狗,會一併吸走微絲蟲。微絲蟲在蚊子體內約 2 週,成為具有感染力的第三期幼蟲 L3。此時,蚊子又去叮咬另一隻狗,就會把 L3 注入該犬體內。L3 一邊發育,一邊慢慢移動到心臟及肺部血管,最後發育成為具有繁殖能力的成蟲,並開始繁衍出微絲蟲。微絲蟲散佈在周邊組織的微血管裡,等待下一次蚊子叮咬,然後被吸走。

從被蚊子叮咬感染到幼蟲,再到幼蟲移行到心肺系統,發育成為成蟲,繁衍出微絲蟲,通常歷時 6-7 個月。成蟲壽命長達 5-7年,微絲蟲如果沒有被蚊子吸走,也可以存活 1-2 年。

很重要的是,心絲蟲的生活史裡,一定要有蚊子。微絲蟲必須要在蚊子體內才能發育成具有感染力的 L3 幼蟲,然後在狗的體內發育為成蟲。也就是說,微絲蟲如果沒有被蚊子吸走,是不會長大的喔!

心絲蟲會造成什麼危害?

心絲蟲感染初期,狗幾乎不會有任何不舒服,可能要過好幾年才會開始出現症狀。常見咳嗽、虛弱、喘、運動不耐、消瘦。當病情繼續惡化,也會造成肝臟、腎臟損傷,進而出現黃疸、血紅素尿、貧血。隨著心臟衰竭,出現皮下水腫、腹水,甚至昏倒、猝死。

怎麼知道我的狗有心絲蟲?

抗原快篩試劑是檢查有沒有感染心絲蟲最常用的方法。因為快速便宜,準確度也頗高,廣為獸醫師臨床使用。這個方法主要是偵測母成蟲抗原。因為心絲蟲的生命週期,狗被感染後一定要經過 6 - 7 個月才可能有偵測得到母成蟲抗原。所以,小於七個月齡的幼犬,並不建議做心絲蟲抗原快篩,因為測不出來喔。

血液厚壓片,則是用顯微鏡來尋找血液中是否有游動的微絲蟲。特殊的實驗室也可以提供更敏感的檢測方法,只是所需的費用、時間都比較多。

胸腔 X 光及心臟超音波,則可以用來評估心肺系統受到心絲蟲影響的嚴重程度。有時候,可能會在超音波影像中,看到心臟腔室裡游移的心絲蟲成蟲影像。


血液厚壓片,顯微鏡下可見微絲蟲游來游去的樣子。

如何治療心絲蟲?

依據美國心絲蟲協會 American Heartworm Society 於 2020 年發佈修正版的治療指引,治療需搭配心絲蟲預防藥物、口服抗生素、類固醇、抗組織胺及殺滅心絲蟲成蟲的藥物(針劑)。完整的心絲蟲治療療程,耗時數個月到一年之久。獸醫師會與飼主溝通,雖然大部分獸醫師會遵循治療指引,但依個體、病情的不同,治療計劃也可能會有所調整喔。

重度感染心絲蟲的狗,也就是併發所謂的「腔靜脈症候群」,則建議需要以外科手術移除部分成蟲,也就是夾蟲手術。待術後恢復,整體狀況更穩定,再進行常規的藥物治療療程。

在治療心絲蟲的過程中,最重要卻也最容易輕忽的,就是要嚴格強烈的「限制運動」。不可以上山下海跑步玩球,甚至要關在籠內,連去後院上廁所最好都要繫繩慢慢走。好好的限制運動,可以有效減少治療過程中的風險。

除了殺滅心絲蟲以外,獸醫師也會評估受損的心肺系統,建議是否需要持續服用心血管藥物。


手術夾出的心絲蟲成蟲
心絲蟲的成蟲們

要如何預防心絲蟲?

目前市面上,可供選擇的心絲蟲預防藥物有很多種。有每個月口服的肉塊、藥錠、及外用滴劑,也有一年施打一次的預防針劑。只要遵循原廠藥物及獸醫師的指示,規律給予預防藥物,都可以達到很好的預防效果。

在台灣,因氣候濕熱,一年四季都是心絲蟲流行的季節,飼主務必全年都要予以預防藥物。

另外,蚊子是造成心絲蟲傳染不可或缺的要角。因此,除了可以使用動物專用的驅蚊產品,注意環境清潔,杜絕蚊子滋生,也是很重要唷!



更多獸醫專業文章


 

2022年3月1日 星期二

貓白血病病毒 Feline Leukemia Virus


撰文/吳欣怡




貓白血病病毒 (Feline Leukemia Virus, FeLV) ,以下簡稱 FeLV,是屬於反轉錄病毒科的成員。它只在貓科動物之間傳播,不會感染犬及人類。

FeLV 流行於全球各地,根據地區、環境、生活型態、疫苗施打普及率,而有不同的盛行率。概括而言,全世界大約有 5~6% 的貓感染FeLV。意思就是平均一百隻貓,可能就有五六隻貓,身上帶有這種白血病病毒。

病毒如何在貓之間傳播?

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就是貓與貓的「直接接觸傳染」。病毒會存在於貓的各種體液中,尤其是唾液,其他包括乳汁、血液、鼻涕分泌物、糞便、尿液等,都可以帶有病毒。所以貓與貓之間的接觸行為,包括互舔、交配、咬傷等,甚至共用碗盆進食,都可能會感染 FeLV。另外,病毒也可經由母體胎盤而造成母貓傳給仔貓,也就是垂直感染。

FeLV 被排出到環境中之後,很快就會死亡。常用的清潔消毒方式,都可輕易殺滅病毒。所以貓經由間接接觸感染到病毒的機率,非常非常低。

接觸到FeLV之後,貓會發生什麼事?

並不是所有的貓接觸到 FeLV 就一定會生病。有一部分的貓,在自身的免疫系統保護之下,可以完全消滅病毒,稱為夭折感染 (abortive infection)。

另外一部分的貓, 則會演變成消退感染(regressive infection) 。指病毒進入骨髓細胞中,並短暫釋放出病毒顆粒到血液裡,但隨即又被免疫系統強力抑制,清除了血液中的病毒,但部分仍存在於骨髓中。貓在這個階段,不會生病,也不會排出病毒顆粒。但未來如果免疫力低落時,就可能會重新激活病毒,造成病毒再次活化而發病。

其他的貓,因為免疫系統低落,可能會進入漸進感染(progressive infection)。病毒進到骨髓進行複製,釋放出病毒顆粒至血液中,造成患病貓隻生病、持續排出病毒感染其他貓,最終邁向死亡。

要特別注意的是,消退感染跟漸進感染兩種病程,依據貓免疫系統的狀況不同,是可以互相變來變去的喔。





FeLV 引起的相關症狀

因為這種病毒會跑進骨髓,嵌入宿主細胞的核酸,使其產生突變,患貓在未來數個月到數年都有可能會產生腫瘤。尤以白血病(Leukemia)中的淋巴癌(Lymphoma)最為常見。

常見的其他症狀表現,還包括:發燒、食慾減退、體重消瘦、皮毛狀況不佳、口炎、淋巴結腫大、牙齦粘膜、肉墊蒼白(貧血)、腸炎下痢、侵犯神經(造成行為改變、步態異常)、侵犯眼睛。

此外,病毒也會抑制免疫系統,造成貓抵抗力低落,罹患感染其他疾病。或者輕微的疾病,也容易演變成棘手的重症。

在FeLV感染後,若是不幸進入漸進感染狀態的貓,隨著時間會逐漸發病,平均存活時間約三年。

如何診斷這個疾病?

獸醫師會使用快篩試劑(ELISA)來篩檢 FeLV。便宜快速,也只需少量血液,一小時內就可以得到檢查結果。但要注意,可能有驗不出來的空窗期。




剛感染的前 30 天內,因為病毒顆粒還沒進入血液中,用快篩試劑有可能會檢驗不出來。因此,如果近期內有可能被感染,比方説接觸到流浪貓,被其他貓咬傷,跑出去玩,剛領養等,會建議過三十天再做檢查。或者,第一次檢驗為陰性,可以過一個月再做第二次篩檢,確保沒有被感染。

萬一快篩試劑呈現陽性反應,則會大大的影響這隻貓未來的命運,是否被領養、能不能跟其他貓同居、往後生病的治療計畫等。因此,強烈建議快篩試劑陽性的貓,務必要再做第二次的檢查。獸醫師會將檢體送到特殊的實驗室,進一步做 PCR 或者 IFA 檢查。

常常會有飼主質疑獸醫師,為什麼一下陰性,一下又陽性,搞得一頭霧水。這其實是跟採檢的時間,選擇的檢驗方式,還有當下貓是在哪一種感染狀態,都有很大的關係喔!不是獸醫師要騙你錢,是這個病毒就是這麼討厭,真的需要反覆檢驗才能確定。




關於治療

很不幸的,對於漸進感染發病的貓,並沒有任何藥物或療程可以徹底治癒。目前多採取對症治療,也就是貓出現什麼樣的症狀不舒服,就給予相對應的治療方式。

在消退感染狀態的貓,最重要的是避免體內的病毒再次被活化而發病。減少緊迫、減少飼養密度、充足營養,避免感染,定期預防體內外寄生蟲。每六個月需回診追蹤檢查。

平常要怎麼預防呢?

疫苗對於貓白血病有很好的預防效果,但要記得,世界上沒有哪一種疫苗是百分之百有效的。根據 WASVA, AAFP 及 AAHA 的疫苗施打指南,建議要點如下。

對於一歲以下幼貓,及從未施打過的成貓:
  1. 施打疫苗前,須先做篩檢。陰性貓才施打,陽性貓就不要再施打貓白血病疫苗了。
  2. 幼貓對於 FeLV 感受性特別強,容易被感染發病。建議幼貓都要施打疫苗。
  3. 滿八周齡的貓,就可以施打第一次。隔三到四週後,再施打第二次。
  4. 距離上一次施打滿一年後,再補強一針。
兩歲以後的貓的疫苗補強計畫:
  1. 沒有暴露風險的貓,不需要再補強。比方完全室內貓,單貓或者其他的貓都很確定是陰性。
  2. 高風險的貓,建議每年都要補強。比方會出去的貓,跟陽性貓同居的貓。
  3. 低風險的貓,建議每兩年補強一次即可。比方在陽台的貓,可能會碰到窗外的貓,但機會可能不高。
跟人類ㄧ樣,再好的疫苗都有其風險。除了疫苗過敏之外,少數貓在施打疫苗之後,有可能會誘發貓注射部位肉瘤(feline injection-site sarcomas, FISS),雖然機率不高,但這種腫瘤極度惡性。因此,在貓,請盡可能選擇“不含佐劑”的疫苗以減少不良反應。

總而言之

FeLV 是經由貓跟貓的接觸傳染,因此定期施打疫苗,讓貓待在室內是最好的預防方法。檢驗結果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。感染後可以有不同的表現,務必減少各種緊迫,避免發病。發病的貓會出現不同的臨床症狀表現,需要依照每隻貓的狀況,來制定不同的治療計畫喔。


媽~我上廣播了!

更多獸醫專業文章



媽~我上廣播了!


撰文/吳欣怡


2/14 情人節那天,很榮幸受邀至 98新聞台「全能狗S-寵物當家」受訪。這個廣播節目是由台北市議員,同時也是獸醫師的楊靜宇先生主持。是個頗具好評,關於寵物醫療的廣播節目。雖然我都沒在聽 ... 不是嘛!星期一晚上都馬在上班看診,怎麼可能有空聽啦 XD 

這次的主題是關於貓白血病病毒。然後錄音的時候,適逢農曆年後北部發生嚴重蛋荒,楊醫師身為議員,就花了一些時間跟聽眾解釋蛋為什麼不夠了?我沒有放錯影片,不要關掉喔 :P 




人生第一次上廣播,其實還蠻緊張的。我是出了名的講話很快又含糊,事前一直提醒自己要放慢速度、放慢速度,節目播出後,朋友高度肯定,說「真的無敵慢,太不像妳了。」耶~至少大家都有聽懂,覺得有成功!(好容易滿足喔我)

楊靜宇獸醫師是獸醫界大前輩了,資深帥氣人又好,聲線溫柔穩重又好聽,實在值得多多學習。時間控制得很準,也很會引導來賓講話。小咖如我初登場,還好算是沒漏氣。非常謝謝他。

不過貓白血病這個主題,幾句話是蠻不容易講清楚的,雖然已經盡量簡化白話了,但龜毛如我,還是很擔心聽眾沒聽清楚誤會了什麼。比方我一下線回到家就被問:「咦!你幼貓疫苗只打兩次啊?」各位觀眾,誤會啊~~~ 是幼貓施打貓白血病疫苗只需要打兩次,原本的核心疫苗(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三合一疫苗)還是要打三次唷唷唷!這場主題就是貓白血病嘛。

想著想著,就寫篇文章跟大家分享吧!

貓白血病病毒 Feline Leukemia Virus

更多職場百態文章



2021年10月14日 星期四

動物醫院裡的人生劇場 15 --- 尿濕的地板


撰文/吳欣怡




Dr. Jens Häggström有一次演講,關於心衰竭時利尿劑的治療。演講的最後一張投影片,是一張鋪在壁爐前被狗尿濕的地毯。他問我們看到什麼?我當下不懂這圖要表達什麼。他說,這是一個很關鍵的暗示,當飼主開始跟你抱怨,狗會憋不住尿床,那就表示飼主可能要放棄了,也許是時候該討論安樂了。

我那時候完全無法理解,只是個地毯尿濕而已耶!又不是狗很喘、很咳、很虛弱、很痛苦、很腎衰竭?根本就是飼主自己懶散、藉口、沒良心!在室內尿尿又怎麼樣?這不應該是什麼大問題啊。

我一直都是這樣想的,直到最近。有一隻心衰竭嚴重肺水腫,合併滿肚子腹水的吉娃娃。接受治療一兩個月後,狗不咳了、腹水消了、胃口變好長胖了,藥物控制得非常好,血檢指數很漂亮,我覺得自己超棒!結果上個月回診,飼主說希望可以減少藥物劑量。他說,其他家人越來越不能忍受狗在室內尿尿。我解釋半天,最後嘆口氣,妥協了。如他所願,減少一部分藥物的劑量。

過了一個月,小狗表現良好,飼主卻更強烈要求,希望再次減量。他說他要上班,白天都是其他家人要清潔狗的屎尿,他真的快擋不住了。這次,我減去了更多的利尿劑。結果,他上週沒回診,這週還是沒回診。

我不知道是不是狗依然超多尿,尿到飼主受不了,放棄醫療了?還是因為藥物減量,肺水腫復發?狗死了?正琢磨著要不要打電話給他,我忽然想起了那張投影片,那張被尿濕的地毯。

腦袋裡剎時嗡嗡作響,那一秒,我完全懂了 Dr. Jens Häggström 要表達的訊息。

在丹丹倒數的日子裡(不知道要數到幾?)我並沒有更積極、更用力去治療那些老年慢性病的動物。相反的,我好像更能體諒那些放棄醫療的飼主,那些我年輕時不以為然的選擇。現在,除了正規的檢查吃藥住院開刀,我開始更早跟飼主討論安寧,或者說提供消極的醫療選項。

我住的地方沒有地毯,只有木質地板。丹越來越常忍不到我下班,就這樣尿在客廳地板上。那些滲進夾縫裡的液體,在木板底下蔓延開來,變成難看的黑色水痕。空氣中常常有著一股若有似無的氣味。

失智的老丹丹,睡醒了就會漫無目的走來走去,若不幸半夜尿了便了,就會踩得到處都是。起床趕著上班的時候,真的會很想哭。我只能用紙箱擋住所有電線家具,用看護墊塞住角落縫隙。這不是狗的錯,她從來沒責怪我什麼。我覺得很抱歉,只能表示如果要整修地板,我會負責。

我真的很謝謝她的體諒。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能力整修地板,也不是每個飼主都有幸能得到這種體諒。


更多動物醫院裡的人生劇場



2021年9月25日 星期六

動物醫院裡的人生劇場 14 --- 悄悄的你走了


撰文/吳欣怡




颱風天,醫院休診。老闆臨時說要開院務會議,拉拉雜雜的瑣碎事,其實沒什麼重點,倒也沒花去太多時間。會後,我跟同事有說有笑著走出醫院,外頭正在狂風暴雨。

醫院門口停了一輛黑色轎車,還在納悶是哪個飼主撲了空。她在我眼前下了車,顯然是在等我。認出是她,我有點詫異「啊,怎麼來了?」她表情很冷靜的說「吳醫師,牠昨晚走了。」

想找牠的視線,剎那停在空氣中。我呆愣在那裏,說不出話來。

牠是我最喜歡的狗,總是在醫院長廊上飛來奔去。據說牠是瑪爾濟斯混米格魯。

所以剛剛好八公斤重,比瑪爾濟斯大,比米格魯小。瑪爾濟斯的長毛,米格魯的顏色;瑪爾濟斯的臉型,米格魯的垂耳;瑪爾濟斯的黏人,米格魯的好動;瑪爾濟斯的心臟瓣膜退化,米格魯的椎間盤凸出。純種狗該有的,牠一個都沒少。

還記得第一次看到牠的時候,只是來看皮膚癢癢。手拂過胸口,牠的胸壁卻傳來異常的顫抖,是典型的五級心雜音。再三跟飼主確認牠有沒有任何不舒服。有咳嗽?會喘嗎?活動力呢?她說,都很好啊。拿出聽診器,一如平常的跟飼主示意安靜「我聽一下喔。」

「唔... 心臟聽起來好像有些狀況。我想,還是做個檢查比較好。」她有點緊張,點點頭說好。

X光上的心肺影像,嚴重的令人吃驚。超音波下,二尖瓣膜肥厚粗糙,隨著心跳甩啊甩的,左心房嚴重擴張。這已經是隨時會心衰竭倒下的程度。我再三叮嚀,一定一定要按時服藥、別讓牠興奮激動、絕對不要洗澡後又進烘箱。

幾個月後,她抱著牠衝來醫院,說怎麼會這樣?怎麼會突然喘不過氣?唉,那是一點都不意外的急性肺水腫。

她嚎啕大哭說「我 ... 我昨天結婚,媽媽帶牠來新娘休息室。很多人,牠就一直吠一直吠 ......」 

那句「恭喜」到了嘴邊,又嚥了下去,我不知道該接什麼才對。

一番功夫,小狗也爭氣,鬼門關前走一遭,又穩定了下來。

幾個月後複診,她跟我說「不會喘,偶爾咳。只是,最近我回家,牠衝過來太興奮就會昏倒耶,然後幾秒鐘後就會醒來。每天開門牠都要昏倒。」

心中暗自不妙。我向她解釋了頻繁昏倒代表了什麼,她只是點點頭,什麼話都沒說。調整藥物之後,狀況是好多了,昏倒次數減少了,醫藥費卻暴增到一星期將近兩千元。那次之後,就變成先生和媽媽輪流帶著牠回診。

還有一次,媽媽趁著女兒女婿不在,跟我說「什麼小孩胎位不正,說要去待產。啊這樣躺在月子中心,我還要煮東西去給她吃,她婆家根本就不去幫忙啊。連狗都變成我在顧,我也很累耶!」

我太熟悉這些婆媳娘家間的刀光劍影,無意探人隱私,只笑笑說「那牠還好嗎? 最近還有昏倒嗎?」

媽媽語帶得意又酸溜溜地說「牠看到我就只會尾巴意思意思給你搖個兩下,哪有什麼昏倒?就他們顧才會昏倒啊,我顧都馬沒事。」

春天過去了,天氣逐漸炎熱。

有一天,她又突然抱著牠衝來,這次她沒哭。面容很疲憊的說「我媽媽昨天膽結石緊急住院了,婆婆不是很諒解,已經好幾次暗示我要早點回家顧小孩。我幾乎都沒睡。今天早上,冷氣沒開,牠又突然喘了起來。吳醫師,不好意思,牠能不能先留在醫院住幾天 ?」

好,當然好。我摸摸牠的頭,牠的眼神一直都是這麼可愛。不喘了,就要討吃的。一開籠門,就跳上我的懷裡要討抱抱。

「那 ... 跟小朋友相處還好嗎 ?」

牠沒有很愛小孩,但還好也不會兇。只是夫妻倆一放下小孩,牠就會急忙飛撲到主人懷裡。最近幾個星期,很乖的回診,很配合地抽血檢查、拍X光。一如過去兩年,牠看到我就會開心的搖尾巴。

我以為我還可以跟他相處一段時間。

牠卻就這樣走了。在休診的颱風夜裡,牠第三次急性肺水腫,然後死在別的醫院。死在一個牠完全陌生的環境裡。

她哽咽著說「我們好不容易搬家了,有自己房子了。也可以讓牠每天吹冷氣了。可是...可是牠就這樣走了。我只是想說寫張卡片,來跟妳說聲謝謝,妳對他一直都很好。」

我忽然很後悔,最後一次碰面的時候,沒有多抱抱牠。

你永遠都不知道這一次,會不會就是最後一次。




2021年9月18日 星期六

Dr. Google

 

撰文/吳欣怡



曾經,我真的超想要買這個馬克杯,然後擺在診間桌上。

類似的嘲諷圖文,不只是獸醫,大概所有的醫療相關產業都廣為流傳。曾經,我也是很不爽。面對飼主開口閉口,可是網路說、可是網路說 … 既然我說的你都不信,那你到底找獸醫幹嘛呢?找碴嗎?

現在呢?我比較不這樣想了。面對這個議題,反而變得蠻正面的,也越來越能欣然接受。他們有先查過資料再來看診,蠻好的啊。

十幾年前,只要提到貓注射部位肉瘤(Feline injection site sarcomas),話都還沒講完,他狂犬病疫苗就不打了。現在,我都還沒開口,飼主就主動說要打無佐劑的那種。你說,這是誰的功勞?是獸醫?是網路?還是網路上的獸醫?

有一次講到 Dr. Google,同業總是會互相取暖嘛,台下學弟妹笑成一團。我接著問大家,那如果你今天手麻麻的,會先上網查手麻麻?還是去掛號看診?會直接去掛號看醫生的,來,舉一下手。

當然是沒人敢舉手啦 XD 

上網一查,不小心就看到各種病因,然後開始自己嚇自己。最後醫生跟你說「注意姿勢,少滑手機,先開一些止痛、肌肉鬆弛劑。也可以做電療、熱敷,應該會好一點。」你就會很緊張的問,會不會是椎間盤凸出?不用照一下嗎?

當我們自己變成病人的時候,就跟飼主沒兩樣了。

幾年前,莫名左胸痛,大笑、咳嗽、手舉起來都痛。可是胸痛要看哪一科啊?我上網查半天,關於「胸痛」這個症狀,醫學中心的掛號頁面說要掛心臟科。然後我就乖乖掛了心臟科,還做了胸腔X光、心電圖。醫師聽完我的敘述說,「沒大礙啦,就肋間肌疼痛而已,不用太擔心。我知道網路上都說可能心肌怎樣怎樣,你不用擔心,年輕女生,沒有家族史。目前聽診都很好,檢查也都正常。我先開三天的止痛跟肌肉鬆弛劑,應該會好一點。」(又是止痛跟肌肉鬆弛劑 ...)

心臟科醫師長得很帥、人又好,問診、聽診都很細心。可是當下被他直接說「我知道網路說 …」我明白他沒有指責的意思,但聽在耳裡,還是有一點點不太舒服。我又不是相信網路說幻想自己心肌梗塞,我是照著你們醫院官網的掛號介面指引,才掛心臟科的嘛!(肋間肌疼痛到底是算哪一科啊?)




當我們變成家屬、身為病人的時候,都會想 Google。那為什麼飼主就不行?絕大多數,他只是不懂不明白,所以多問你了幾句「可是網路說如何如何…」大部分飼主的口氣都是疑惑,而不是質疑。

我們自己在臨床工作,遇到棘手的病情,要做什麼?第一步也是打開 Google 不是嗎?(好啦,我知道有人是 Pubmed) 那憑什麼你查到的就是實證醫學,他查到的就是道聽途說呢?

現在還會困擾我的部分,不是「網路說」本身,而是飼主自行錯誤腦補一番後,講出嚴重誤導診斷方向的錯誤資訊。

幾個月前,有一隻圓滾滾的胖黑貓來看診,主訴寫“尿不出來”。

「所以最後一次尿尿大概是什麼時候?」

「呃 … 都是媽媽清貓砂的,我不知道。」

「那今天有看到貓去貓砂盆嗎?」

「牠就都沒尿啊!」(你前一句不是說都是媽媽清的你不知道?)

「我的意思是,你有看到牠走進貓砂盆嗎?」

「沒有,我沒看到牠去貓砂盆。」

「昨天到今天都有吃飯嗎?」

「有,都很愛吃。」

「你覺得活動力怎麼樣?」

「喔,還不錯啦。可是牠就一直叫一直叫。」

「一直叫?什麼狀況下叫?」

「對啊。我上網查,網路說一直叫就是尿不出來。」

「ㄜ……」

於是,我又重頭再問了一次。最後總算釐清,主訴是貓半夜一直在飼主床上叫。牠並沒有泌尿道疾病的相關症狀。

畢竟,尿不出來是緊急且致命,飼主也一直糾結在「可是網路說是尿不出來才會叫」最後還是做了血液檢查跟膀胱超音波。一如預期的,通通都正常。至少,我很肯定那隻貓今天有尿尿。

其實整個獸醫產業也是很矛盾,大家卯起來想當網紅、塑造行銷品牌、經營粉絲專頁、一堆寵物產品都是獸醫掛名推薦,最近還有什麼百大獸醫票選活動呢。一方面希望自己被飼主 Google,一方面又不要飼主去 Google?這不是很弔詭嗎?

網路世界不是你能抗拒的,因為我們都已經身在其中。與其抱怨飼主只相信網路說,還不如深化自己的實力與溝通技巧,讓他們願意聽你說。


更多職場百態



動物醫院裡的人生劇場 13 --- 我的蟲蟲年代

 

撰文/吳欣怡 




博美小趴皮的皮膚感染了寄生蟲,東抓西抓到處啃,很癢。脫毛,厚皮屑,肘部尤其嚴重。用鑷子拔了些毛放在礦物油上,在顯微鏡下檢查,原來是疥蟲感染。(這照片不是疥蟲喔!)

疥蟲的治療並不困難,可以選擇吃藥、外用滴劑、打針等不同方式。只是牠實在太年幼、太輕了,體重才區區不到四百公克,常用的幾種藥物對牠似乎都太重了點。趁著空檔,在學術網站上搜尋各種殺蟲藥物的安全性資料,又重新複習了一下圖鑑、蟲卵鑑別、生活史。

查著查著,忽然想起了童年往事。大概小二小三吧,有一天在寫功課,一直覺得頭好癢,抓ㄧ抓,還是很癢,又抓一抓,超癢,癢到爆!終於忍不住,跑去跟姑姑說「我頭好癢喔,幫我看一下有沒有被蚊子叮?」姑姑出嫁前,偶爾會來住我家幾天。她說「好,幫妳看一下。」不看還好,一看她驚呼「啊~蝨母!」

驚訝之後,緊接是大笑。姑姑很歡樂的跑去跟我媽講「欣怡頭上有蝨母!很久沒看到了耶,現在小孩怎麼會有蝨母啦?」我快嚇死了,但我媽好像也沒有很緊張,只說「等一下去西藥房買藥回來洗一洗。」言談之中,她們好像跟蝨母很熟。

阿嬤聽聞我有頭蝨,也是喃喃念著「啊唷~那誒五撒母啦!」然後開始講她的小時候。對,半世紀前,阿嬤的小時候。阿嬤說,那個時候,女孩們都會互相幫忙抓頭蝨,跟猴子一樣。

我爸講到他小時候的窮苦日子,也會提到那些寄生蟲故事,比方肚子裡的蛔蟲多到會從小孩嘴巴裡跑出來,他邊講邊用手指頭在嘴邊晃動給我們看。我暗自心想,爸都亂講,怎麼可能啦?等到念獸醫系後的某一天,親眼見到一隻小黑狗噴射狀吐出一大坨黃色橡皮筋般的蛔蟲後,才相信爸爸當年並沒有騙小孩。

時間再往後推移一點,到了民國八十年前後,我的小學時代。台灣學童最常見的寄生蟲就是蟯蟲。學校每學期都會做篩檢蟯蟲的貼屁屁檢查,衛生單位會發給學童兩張透明貼紙。貼紙上有兩個藍色同心圓圈圈,中間有個十字。早上起床,嗯嗯之前,要撕開膠膜,把十字對準自己的屁屁貼一下,連續兩天早晨各做一片,再繳還給老師。

幾天後,蟯蟲貼片檢查陽性的同學,會被老師點名去講台前領驅蟲藥,而且直接給你全家人的藥物份量。每學年檢查一次,通常一個班級會有五六個陽性同學。不知道是無知不懂,還是孩童天性良善,大家下課還是玩在一起,也不會覺得怎樣。那時候哪有什麼隱私觀念,被點名去前面領驅蟲藥的感覺,可能跟領六十分的考卷差不多吧。

我唸國小的時候,其實已經很少人有頭蝨。還是有啦。大概就像現在養在家裡的紅貴賓,偶爾還是會看到跳蚤一樣。(覺得這比喻很讚XD)

頭蝨並不會無中生有,牠們只會爬,不會跳也不會飛。我猜,大概就是同學之間,頭靠在一起,或者戴了別人的學童帽,傳來傳去的吧。

那天晚上,我爸就去西藥房買了頭蝨專用的洗髮精。我不知道是什麼藥,只記得是像飯店便宜洗髮精的小包裝,白色,香香的。阿嬤再三叮嚀,搓揉完頭髮、頭皮後,要用熱毛巾包起來,讓藥物作用,然後再沖頭。我猜藥物仿單並沒有用毛巾包起來的這一段,這肯定是姑奶們的人生經歷、祖傳秘方。「啊~記得最後沖頭髮的時候,要接著一個大澡盆。再把臉盆水慢慢慢慢倒掉,就會看到頭蝨沉在下面!」阿嬤興高采烈地講,等不及要看我的戰利品。

喔 … 我默默地進浴室準備洗頭,覺得很羞愧。我頭上怎麼會長蝨子?我是不是很胎哥?可是我每天都有洗澡換衣服啊。年幼的心靈,想不通頭蝨從哪兒來的。熱毛巾包起來的時候,小蝨子們驚恐的狼狽逃命,整個爆炸癢。熱水沖下,泡泡水流進黃銅色的鋁製澡盆,再緩緩地把水倒掉,我以為沈在底下會有成千上百隻的蝨子遺骸。定睛一數,呃 … 四隻。

媽媽交代兄姊妹們也都要去洗一洗,跟同窩小狗一定要一起驅蟲是一樣的概念。我立刻被手足嫌棄,說是我傳給他們的。現在想想,靠!說不定根本不是我帶回家的,只是我先被發現好嗎?第一個發病的人,不一定是零號病人。

沒有人會故意生病,生病不是一種罪,也不用因此感到羞愧。

頭蝨其實很容易被殺滅,還好人類頭上的髮量也就這麼一點點。洗個兩三次藥浴,倒也就痊癒了。只是那止不住的劇癢跟羞愧感,這麼多年過去了,依然難以忘懷。

(圖文不符:照片是狗身上的蝨子。獸醫師的檔案裡,沒有人蝨啦。)


更多動物醫院裡的人生劇場



2021年4月23日 星期五

動物醫院裡的人生劇場 12 --- 牠正常的不得了

 
撰文/吳欣怡




幾個月前,阿桑買了一杯咖啡,獨自坐在走廊等我的門診結束。她沒有掛號,也沒有帶狗來,顯然是在等我。好不容易忙到一個段落,我走出診間,趨前詢問「怎麼了嗎?」

阿桑把咖啡遞給我,想說什麼又欲言又止。

「沒有啦,都會吃會喝,牠都 ... 都正常得不得了嘛! 可是喔 ... 大家都說狗既然現在都好好的,幹嘛還要一直來醫院?」 

她有點抱歉的樣子,頓了頓,又繼續講。

「吳醫師啊 ~ 不好意思啦!我先跟妳說聲對不起啦。我有去問我們家附近那種比較老的獸醫。啊人家跟我說狗明明好好的,妳還一直叫我帶來醫院打點滴,都是要賺錢啦!家裡的人也都說,牠現在會吃會喝都沒事了,幹嘛還要一直去醫院?」

我抿著嘴,沈默不語。

「吳醫師啊 ~ 妳覺得我還要來嗎?是不是不用來了啊?妳是不是有業績壓力啊?」

阿桑恐怕是忘了三四個月前,那隻十六歲的老白狗,到醫院時已經嚴重脫水,腎臟指數衝破一百,還咳嗽到日日夜夜幾乎都不能睡。

我想,她大概也忘了牠是怎麼從不吃不喝、噁心嘔吐,逐漸好轉,直到現在她口中 "正常的不得了"。

我靜靜的聽她說完,然後說「我是給人家請的,領的薪水也是固定的。妳有來沒有來,我其實都沒有差。」

她露出一副猶豫不決,不知道該不該相信我的表情。

我忽然想起我的老師。老師總是很有耐心、很有慈悲心、很有同理心。我緩緩悠悠地深吸一口氣,努力放慢語速,把已經講過不知道幾次的病程,盡量用淺白字句再從頭解釋一次。

最後她說「吳醫師啊,聽妳這樣講,我懂了啦!好,那我繼續帶牠來啦。」

於是,老白狗又過了將近一個月"正常的不得了"的生活。

又過了好一陣子的某一天晚上,她邊哽咽邊擦眼淚,走進來診間對我說「牠就突然都不吃不喝了,變的好瘦,嘴巴好臭。」
「是不是我後來都沒帶牠來給妳看,才害牠變這樣?」
「我後來就又去問別的獸醫啊,每個人都跟我說不用來,都說牠好好的。家裡人也都說帶牠來醫院是折磨牠。美容師也叫我不要再折磨牠了...」
「吳醫師啊 ... 是不是都是我沒帶牠來,才害了牠 ? 」

她自顧自地絮絮叨叨一直講,也不知道是想解釋還是想懺悔。我沒再多說什麼,其實也不知道要說什麼。我只能安靜無語的幫牠打點滴。

無庸置疑,當然是她害了牠。

阿桑抬頭看著那一瓶乳酸林格氏液點滴,又問「吳醫師啊 ... 能不能幫她打一隻消炎針?」

我抬頭看她「消炎?要消什麼炎?」

「我不知道啊,可是我帶去給我們家那邊已經開二十年的獸醫看,他每次都有打針啊!妳幫牠打個針是不是比較好?」

處處都是荒謬,處處都讓我覺得很無力。

不知道為什麼,今晚我已經沒有力氣生氣。我只替她感到可悲,替那隻狗感到很難過。

她當然愛那隻狗,卻又搖擺不定。因為街頭巷尾都說帶來醫院複診是在折磨牠是在浪費錢。即使治療是如此的成功。

十六歲的老狗,原本可以這樣繼續過 "正常的不得了" 的生活。她需要付出的「代價」,只是一星期來醫院兩次,每次二十分鐘,只是每次一百五十塊。原來在普羅大眾的眼裡,這樣是在折磨狗,這樣是在斂財。

我當然可以敷衍應付,如她所願打一支假裝是消炎的生理食鹽水。表演給飼主看的安慰劑效果,都勝過於我在那邊苦口婆心解釋半天。可我就是做不到,我真的做不到。

這些社會上的反智、專業之死的種種荒謬,到底是誰造成的? 

這些人愚蠢無知所造成的悲劇,為何最後卻是那一隻老狗來承受?


08/19/2014 台中


更多動物醫院裡的人生劇場



2021年4月22日 星期四

椎間盤疾病 之 退化性椎間盤凸出


撰文/吳欣怡 




什麼是椎間盤?


椎間盤(intervertebral disc )是在脊椎骨與脊椎骨之間,一個像小圓盤橡膠軟墊的組織,用來緩衝保護脊椎,保持脊椎的可動性。當椎間盤發生病變時,就稱為椎間盤疾病(intervertebral disc disease, IVDD)

椎間盤為什麼會凸出?凸出會怎麼樣嗎?


椎間盤的外層是較硬的纖維環,裡面是軟軟的髓核。纖維環的頂部,也就是接觸脊髓的那一端,是整個外層最薄的部分。當椎間盤發生退化性病變時,會造成纖維環的破裂,使得髓核被擠壓凸出,而壓迫到上方的脊髓,造成脊髓神經的腫脹、傷害。

退化性椎間盤凸出,輕微的可能只是患部疼痛,嚴重的則影響到走路功能、站不起來、甚至完全癱瘓,失去深層痛覺。所有的椎間盤都可能發生退化凸出,但在狗,以胸腰椎交界處及頸椎最常發生。發生於胸腰椎的通常只會影響後肢功能,發生於頸椎的則四肢都會受到影響。

誰會發生退化性的椎間盤凸出呢?


此病多好發於中年,尤以3~7歲最多,但十幾歲的老狗也可以發生喔。好發椎間盤凸出的犬種,在台灣比較常見的有臘腸犬、米格魯、貴賓犬、法國鬥牛犬等,雖然有好發品種,不過每個品種都還是有可能發生。

要怎麼知道是退化性椎間盤凸出呢?


獸醫師會根據品種、年齡、病史,及臨床症狀,先做出初步的區別診斷。再進一步在全身麻醉之下,透過脊髓造影、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,經由這些高階影像檢查來確診。

飼主要特別注意的是,並不是所有的癱瘓狗狗都是椎間盤凸出造成的喔!

腫瘤、栓塞、感染等,都可能會造成狗狗癱瘓。它們的治療方式、後續發展也完全不一樣。因此,雖然高階影像檢查有一定程度的風險,且所費不貲,但先有正確的診斷,才能有正確的治療方向。






醫生都說嚴重要開刀,那怎樣才叫很嚴重?


椎間盤凸出而造成的脊髓傷害,根據嚴重程度而有不同的分級。根據不同文獻有不同的分級標準,這邊僅列出一種較常用的分級方式:

第一級:走路正常,只有表現出患部疼痛。
第二級:可以走路,可能會表現出疼痛,步態不協調(ataxia)
第三級:不能走路,但肢體還有動作(輕癱 paresis)
第四級:不能走路,且肢體沒有動作(全癱 plegia),但還有痛覺反應。
第五級:不能走路,且肢體沒有動作 (全癱 plegia),完全喪失痛覺反應。

級數越高,就表示越嚴重。

椎間盤凸出一定要開刀嗎?


不一定!這並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,通常都要看嚴重程度,評估動物的身體狀況,來決定要採取內科藥物治療,還是需要外科手術治療。

有哪些治療方式呢?


初次發病,且症狀相對輕微的狗狗(第一級或第二級),可以採取內科治療。給予適當的抗發炎止痛藥物,配合嚴格限制運動,盡量縮小狗的活動範圍,最理想的是整天都待在籠內。限制運動的時間至少6週。

通常分級的級數越高,代表越嚴重,也比較會被建議手術。不過即便只是第一級,也有機會造成藥物難以控制的極度疼痛,需要手術才能緩解。因此,手術與否的考量,是基於病程進展變化、分級嚴重程度、病患身體狀況是否適合麻醉等來決定。通常,第三級以上就會高度建議手術治療,第五級則強烈建議「立即」手術(痛覺消失48小時內)。

手術的主要目標,是在脊椎骨上製造出一個小開口,盡可能移除凸出的椎間盤物質,以減輕脊髓的壓力。

手術之後,常常會需要幾天,甚至好幾週的時間,脊髓才會慢慢恢復原來的功能,包括緩解疼痛、站立行走、自己可以尿尿等。

如果很嚴重又不想治療,會怎麼樣嗎?


因為脊髓功能嚴重受損,可能會無法自己尿尿,再也不能行走,也就是永久性的癱瘓。若不幸於此,飼主會需要終生幫狗擠尿、翻身、擦拭身體。但即使勤於照顧,也常會併發嚴重的泌尿道感染及褥瘡。

那開刀就一定會好嗎?


答案是不一定喔!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,主要有三點:術前脊髓損傷的嚴重程度、手術減壓過程是否成功,以及術後的照顧與復健。如果術前動物都還有痛覺反應,大部分都是可以恢復行走能力的喔。


瘦瘦癱瘓了

更多獸醫專業文章